很多外地人第一次來廣東都會發現一種神秘的儀式:
好多餐廳飯館和大排檔,上菜前,桌子中間都會擺放一大壺熱水或熱茶,客人都會用熱茶或者熱水把碗筷依次燙一遍,再倒掉熱水。
第一次看不禁感嘆廣東人精致的儀式感,其實目的很簡單,吃飯前給餐具簡單清洗的同時利用高溫殺個菌消個毒。

的確,沒有充分清洗和殺菌的餐具,或者清洗殺菌之后有二次污染的餐具很有可能暗藏著致病菌,引起多種不良身體反應,危及健康。
不過這么快速地燙一下餐具真的能起到殺菌的作用嗎?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典型的“病從口入”的食源性致病菌的是否耐高溫:
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是一種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不慎侵染會導致胃腸炎、傷寒和副傷寒。據統計在世界各國的種類細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
沙門氏菌對高溫抵抗力不強,在60℃下15分鐘可有效殺滅,100℃時幾分鐘便會快速死亡。

大腸桿菌
大腸桿菌種類較多,多數情況下大腸桿菌并不致病,是人體和動物腸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條件下可引起腸道外感染,甚至腹瀉。
部分大腸桿菌對熱的抵抗力較強,55℃經60分鐘或60℃加熱15分鐘仍有部分細菌存活。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數周至數月,在溫度較低的糞便中存活更久。

金黃色葡萄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人類化膿感染中最常見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膿感染,也可引起肺炎、偽膜性腸炎、心包炎等,甚至敗血癥、膿毒癥等全身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本身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但它在繁殖過程中產生的腸毒素卻是引發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子。
腸毒素具有較強的抵抗力,耐熱性強,在70℃1小時,80℃30分鐘條件下仍可保持活性;耐低溫,在冷凍食品中不易死亡。

細菌芽孢
簡單來說,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在惡劣環境下,細菌會產生芽孢進行休眠,待條件適宜時再重新成為細菌。
它抗逆性極強,可抵抗酸、旱、輻射等諸多不利因素,并且十分耐熱。例如,肉毒梭菌的芽孢在沸水中要經過5至9.5小時才被殺死。所以,一般情況下,指望熱水殺死芽孢是不切實際的。
霉菌
霉菌可能是大家最為熟悉的致病菌了,有些霉菌能在食物中產生毒素,即霉菌毒素。霉菌毒素對人和畜禽主要毒性表現在神經和內分泌紊亂、免疫抑制、致癌致畸、肝腎損傷、繁殖障礙等。
對于大多數霉菌,加熱至80℃,持續20分鐘即可殺滅,但令人聞風喪膽的致癌菌-黃曲霉毒素較耐高溫,黃曲霉素分解溫度為268℃,一般是熱油才能夠達到的溫度。

病毒
餐具上可能會有的食源性病毒主要包括諾如病毒、甲肝、乙肝病毒等。
諾如病毒很容易消滅,在60℃溫度中30分鐘不能滅活, 而甲型肝炎病毒通常煮沸5分鐘,乙型肝炎病毒煮沸10分鐘可使其滅活。
殺滅微生物的關鍵在于溫度和時間的疊加,既要在高溫條件下又要保持足夠長的時間才能有效殺滅大部分微生物。
一般來說,要90℃以上的熱水燙15分鐘左右,才能夠達到一個較理想的殺菌效果。而我們在外面吃飯,熱水通常也只有70-80℃,倒下去一瞬間可能溫度就僅有60℃左右了。當然,流水沖洗的操作還是能起到一定的清除殘留清潔劑以及沖走少量微生物的效果,但并不是熱水把微生物“燙死”的。
結論也很顯而易見:
想通過開水燙餐具來徹底殺菌消毒不可行的。
不過燙餐具的確不失為一個清潔餐具的好習慣。
介紹了這么多致病菌,大家也不必過度緊張,畢竟致病菌也是需要達到一定劑量和濃度,并且通常是在人體抵抗力較弱的時候,才會引起疾病。只要是去衛生達標的餐廳就餐都不會帶來健康隱患的。

外出吃飯餐具應該怎么處理?
首先,盡量去衛生達標的餐館,他們會對餐具進行專業消毒。
其次,如果有小孩老人,可以自備一套餐具。
最后,如果堅持燙餐具,則要用剛煮沸的水高溫作用1-3分鐘或80℃作用10分鐘,才能起到好的消毒滅菌效果。
家庭餐具應該怎么處理?
一、可以采用專門的消毒碗柜進行消毒;
二、沒有消毒碗柜,不妨常備一瓶適合餐具使用的消毒劑。
當然,最好的選擇還是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和專業的產品去做。比如交給專業的餐具消毒公司或利用消毒柜,再或者交給專業的食品級消毒劑-八谷銀。
八谷銀中的有效成分為食品級過氧化氫,殺菌后迅速分解為水和氧氣,無色無味無殘留,是一款真正的健康環保消毒劑。可以直接噴灑餐具、果蔬,安全可靠,方便安心。


掃二維碼|關注我們
微信號|八谷銀
新浪微博|@八谷銀